風起  


【IMDB:7.7】【爛番茄:85%(影評人)、98%(觀眾)】 


《風起》,真的是讓我很不知所措的一部電影,說它好看也不是,說它不好看也不是。

我想或許早在宮崎駿決定要執導《風起》的瞬間,就已經抱持著要退休的想法吧,以這部片來為他自己的動畫人生作結,絕對不是一個高潮的落幕,卻是相當合適的收尾。




《風起》的故事取材自於真人真事,以零式戰鬥機的開發者,知名的航空技術家堀越二郎為原型。

在觀影過程中,我一再期待能夠得到像是《風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般直接關於反戰的探究與省思。但令我大失所望的是,在劇中,我們可以看見當軍方向二郎提出建造戰鬥機的需求時,他是如此的淡然認命,或許有幾個橋段可以透知他對戰爭的反感,但是他卻從未挺身而出。

一個以反戰思維聞名全球的動畫大師,為什麼會想要拍攝一部美化軍武發明家的電影呢?這與他以往的立場,豈止是矛盾。

後來看了一些報導,才曉得宮崎駿當初也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很困惑,直到他以堀越二郎生前所言:「我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打造一台美麗的飛機。」來定調成之後,方才決定放手執行。


在戰時的日本社會氛圍底下,這群知識分子能有什麼選擇?宮崎駿如果特意去刻畫堀越二郎對政府的反抗以及反戰的高風亮節,反而不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美化嗎?

導演對這個角色的解讀很簡單,堀越二郎只不過是一個做好份內之務的專業人士,同時也是一個為了自己的夢想奮鬥不懈的人。其他比較爭議性的內容,他選擇性的不去闡釋,所以我們不會看見零式戰鬥機當時活躍於中國大陸的空戰場景,或許你也可以說這是一種避重就輕,至少我看完電影的當下是如此認為的。只不過換個角度想,一旦出現了這樣的內容,不也是模糊了焦點嗎?

終究而言,《風起》還是一部反戰電影,只是比起以往的直接,這次他的表現手法更顯得晦澀。

某一景是這樣子的,二郎買了西伯利亞蛋糕送給路邊窮困的孩子,孩子雖有心動,但最後還是拔腿跑了。

堀越君的室友,同樣也是航空技師的本庄季郎,指責二郎這樣子的行為是「偽善」,因為「滿街都是這樣的孩子」。面對強勢的歐洲諸國,日本為了強振國力,寧願無視滿街挨餓的孩童,也要砸錢送知識分子旅歐汲取技術。緊接著的場景就跳到了德國,兩人相伴前往歐陸學習最新的航空技術。

我們沒有看見孩子們淚眼汪汪的收下二郎的好意,大口大口的吃下蛋糕的畫面。就像本庄君說的,二郎這樣的作為是「偽善」的,他隨後也承認自己很想得到孩子對他的謝意。好吧,或許用「偽善」這樣的辭彙稍微言過其實了,但若宮崎駿選擇以此來呈現這個鏡頭,那就是「搧情」了,徹底的脫離「現實」了。

畢竟一旦孩子心懷感恩收下了蛋糕,畫面再緊接著帶到二郎領著國家可以用來救助貧民的這筆鉅額款項出國遊歷的鏡頭,那豈不是更顯得「偽善」至極了?




宮崎駿在整齣戲其實用了不少虛實交錯的手法,不斷的以主人翁的「夢」來確立本片的主軸。但是在「夢」以外的敘事,卻是徹底的寫實。儘管夢想終難如他所願的實現,但是他依舊築夢踏實般的往前走。

除了在述說堀越二郎對他的「航空夢」的築夢故事外,另外一條線大略上是在構築他的「情夢」。

只是該說宮崎駿是太浪漫還是太不浪漫,個人對於兩人多年後相見突然情定的過程並不是特別喜歡,總覺得太草率了。

有人說人類之所以是萬物之靈,乃是人類是唯一懂得進行「儀式」的動物。反而最讓我感動的是在二郎與罹患重病的妻子菜穗子結婚的橋段。夫妻倆的證婚人,二郎的上司黑川及其夫人,臨時換上了正式的和服,也幫二郎和菜穗子打理過後,引領著他們循著古禮成婚。

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有好幾度,宮崎駿帶我們回到了二十世紀初葉的日本,尤以在場景的考究上,可以感覺的出來導演是如此的精雕細琢。

故事開場不久,大概也是《風起》唯一的震撼點,那就是重現1923年關東大地震的橋段。宮崎駿以自己的想像重現了當時這個幾近毀滅東京城的災難,從大地彷如怒吼般的聲響開始就讓人直起雞皮疙瘩。接著是火災旋風燃毀整個城市的鏡頭,萬民逃難的眾生相等。自從神隱少女(千と千尋の神隠し ,2001)之後,吉卜力工作室終於端出來一個真正高水準的大場面。

只不過在此之後,故事的調性隨即轉淡。其實整體說來,《風起》並不太像是一個故事,沒有具體故事性的架構。且角色之間沒有什麼衝突性,情節也沒有什麼迭伏。與其說它是一則故事,我更認為它像是一個故事的目錄,像是一個人的生平概略。而且幾乎對所有事情都是輕描淡寫的帶過,導演無意花時間再去探究。好比二郎被秘密警察調查的橋段,原先還暗自盼望是否會掀起什麼故事的高潮,激起什麼波瀾,結果也就是淡然待過而已,知會觀者有這樣的一個事件,如是而已。

也難怪宮崎駿也自己說了,這是一部拍給成年人看的動畫電影。若是抱持著《崖上的波妞》(崖の上のポニョ ,2008)的期待來看,肯定是會相當失望吧。我想大人也就算了,這部作品對小朋友而言,距離更遠了,因為《風起》真的一點也不童趣。

說到這個,劇中人煙癮實在是超乎想像,或許那個年代的人就是如此,宮崎駿不避諱的去呈現,也透露出來自己並沒有打算去迎合任何人,就是堅定的以「寫實」作為他創作本劇的準則。



除此之外,我覺得《風起》讓我最詬病的一點還是在日文配音上,在男主角這樣重要的角色上,宮崎駿起用了另一位知名導演庵野秀明來擔任配音之責,這樣的決定,實在讓我瞠目結舌。我會認為庵野導演說話的聲調其實挺符合二郎給人感覺的淡定與穩重,但是總還是覺得聲音年齡還是過老了一些,聲音表情也相當不自然。

另外一個角色,在避暑山莊吃生菜的德國大叔卡斯特魯普,起用的則是吉卜力工作室的前董事史蒂夫艾伯特(Steve Alpert),雖然他的日語尚屬流利,但是聽起來還是讓人不禁出戲,覺得就是有那麼一點「怪怪的」。

另外一個覺得怪的,大概就是當主角跟德國人對話時,日語、德語交替的尷尬狀態,戲院現場也因此激起了一些笑聲。

再來吹毛求疵的,大概就是二郎的妹妹加代,即使已經長成足以取得醫師執照的年紀,外型仍舊跟開場的孩童年代沒有太大差異,也是稍微奇怪的地方。




宮崎駿上一次以男性角色為故事主人翁的作品,已經得追溯到92年的《紅豬》(紅の豚 ,1992),那同樣也是一個跟「飛機」有關的題材。

回首看來,似乎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跟「風」有關,要不然就是跟「空中的航行」脫不了關係。

在開場時,我原以為會見到大量的空中航行場景。

結果,我看到的是一陣大風吹起,菜穗子的大傘往二郎吹向,他費盡了力,將它緊緊的抱住。

宮崎駿的動畫傳奇始自於《風之谷》,並以《風起》為休止符,再完美不過。

「有誰曾看過風呢?任誰都看不見風。但在樹葉飄動時,我們彷彿感受到它的存在。」





個人覺得《怪獸大學》(Monsters University ,2013)是一部被過譽的作品,而今年美國主要推出的動畫片也幾乎沒有特別亮點。在今年幾無對手的情況下,看好《風起》應能繼《神隱少女》之後再次奪得本屆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

只是以上言論,不見得代表我推薦《風起》這部電影,就像開頭我講的:「說它好看也不是,說它不好看也不是。」

因為,我認為《風起》是一部宮崎駿獻給自己的電影,並不是獻給影迷們的。

arrow
arrow

    汪達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