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SUBBRIGHT1-articleLarge  

(圖為《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劇照。左側為現已息影的楊靜怡,右側則是在劇中扮演小四,日後紅遍中港台的張震。)

 

 

下榜為筆者在2014年這一年所看的412部電影中,不分年份、產地、語言,個人覺得最出色的二十七部電影。不按排名,因為根本無從排名。片名依照台灣地區所使用之名稱。

此榜後,則另放上年度的十大華語(或國產)及十大外語電影,限2014年出品電影有資格進榜,並設有排名。



 

【2014年:二十七大電影】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台灣)(1991)

 

《七月天》(About July)

(台灣)(1999)

 

《小武》(The Pickpocket)

(大陸)(1997)

 

《推拿》(Blind Massage)

(大陸)(2014)

 

《阮玲玉》(Centre Stage)(英屬香港)

(1992)

 

《甜蜜蜜》(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

(英屬香港)(1996)

 

《十二怒漢》(12 Angry Men)

(美國)(1957)

 

《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

(英國、美國)(1971)

 

《兇線》(Blow Out)

(美國)(1981)

 

《三島由紀夫:人間四幕》(Mishima: A Life in Four Chapters)

(美國、日本)(1985)

 

《媒體先鋒》(The Paper)

(美國)(1994)

 

《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

(美國)(1999)

 

《尋秘街拍客》(Finding Vivan Maier)

(美國)(2013)

 

《內布拉斯加》(Nebraska)

(美國)(2013)

 

《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

(美國)(2013)

 

《彗星來的那一夜》(Coherence)

(美國)(2013)

 

《鳥人》(Birdman)

(2014)

 

《進擊的鼓手》(Whiplash)

(2014)

 

《影武者》(Kagemusha)

(日本)(1980)

 

《東京同棲生活》(Parade)

(日本)(2009)

 

《聽說助教崩潰了》(Kanagawa University of Fine Arts, Office of Film Research)

(日本)(2013)

 

《宅男的戀愛字典》(The Great Passage)

(日本)(2013)

 

《福氣大丈夫》(Fuku-chan of Fukufuku Flats)

(日本)(2014)

 

《蒼白之月》(Pale Moon)

(日本)(2014)

 

《逃家劇團女孩》(Bending the Rules)

(伊朗)(2013)

 

《一鏡殺到底》(Fish and Cat)

(伊朗)(2013)

 

《雨季不再來》(Dry Season)

(查德、法國、比利時、奧地利)(2006)

 

 

《內布拉斯加》最動人,《變腦》最富創意,《甜蜜蜜》最浪漫,《華爾街之狼》最放浪形骸,《福氣大丈夫》最逗笑我,《東京同棲生活》結局最驚駭,《聽說助教崩潰了》最貼近我心,《一鏡殺到底》在形式上最大膽,《進擊的鼓手》最讓人喘不過氣。

雖說不排名,但仍可從榜中選出個最中之最,即楊德昌導演執導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經典中的經典。

最大驚喜則是《彗星來的那一夜》,是為今年最優秀的科幻片,不必比照《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2014)的排場,一樣弄出了相當水準的科幻深度與懸疑性。


 

photo3_920x500_labeled-cn-4nn

(圖為《勝利》劇照。)

 

 

【2014年:十大華語電影】

 

(1)《推拿》(Blind Massage)

(大陸)(2014)

 

(2)《黃金時代》(The Golden Era)

(大陸、香港)(2014)

 

(3)《殯棺》(陸名:心迷宮)(The Coffin In The Mountain)

(大陸)(2014)

 

(4)《KANO》(Kano)

(台灣)(2014)

 

(5)《一個勺子》(A Fool)

(大陸)(2014)

 

(6)《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The Midnight After)

(香港)(2014)

 

(7)《親愛的》(Dearest)

(大陸、香港)(2014)

 

(8)《那時.此刻》(The Moment-Fifty Years Of Golden Horse)

(台灣)(2014)

 

(9)《闖入者》(Red Amnesia)

(大陸)(2014)

 

(10)《勝利》(Uncle Victory)

(大陸)(2014)

 

我對《推拿》的熱愛之盛只是要是長期關注我臉書的朋友大概都曉得,我認為婁燁的敘事從《浮城謎事》(2012)開始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時期,文藝腔仍有,但敘事更通俗易咀嚼許多,這反倒使我由衷拜倒成為他的信徒。婁導先前廣受推崇的《頤和園》(2006)和《春風沉醉的夜晚》(2009),皆有值得感佩之處,但總覺得與我仍有鴻溝。

第二排給《黃金時代》肯定有很多朋友難以理解吧,但我必須先說明,我一直都不是許鞍華的忠實影迷,許導的電影我看得不多,但其所擅長的敘事我也不是不清楚。

我並非是因為看到導演忽然轉性拍起這樣實驗性的古裝大片所以格外欣賞,沒這份情懷。我只不過是單純的被那戰期前後的文人眾生給迷住了,我喜歡的是那樣的時代氛圍,還有角色們的激情灑脫。就像伍迪艾倫總掛念著1920年代的巴黎一樣,許鞍華的「黃金時代」同樣讓我心馳神往。

第三排給《殯棺》是理性思考後的結果,觀片過後我數度大肆推崇它,後來靜靜想一想,也確實不得不承認這個劇本確實太奸巧,它真的不是一部完全倚靠自然法則堆積出來的故事。但我還是認為這麼樣一個層層出奇的故事,實在太稀罕,太值得讚嘆。

話說此劇的結局直接違背了大陸影視圈「惡有惡報」的劇本潛規則,後來回大陸談上映,不僅片名得要換了,結局也要改,或許我們在金馬看得這一場就是最後一場完整符合導演意旨的《殯棺》吧,該說遺憾還是幸運?

台灣電影來年真的要再加油了,今年要不是有《KANO》這樣的神作來撐場,金馬五強真就連一部台片也沒有了。同樣主打歷史電影的《大稻埕》(2014)毫無誠意可言,張榮吉導演推出的《共犯》(2014)暴露出了自己說故事能力的欠缺,鈕承澤導演的《軍中樂園》(2014)誠意十足,但故事說起來也只是普普而已,倒是演員皆屬發揮到位。

比較有爭議的大概還是《行動代號孫中山》,我起先對這部電影一點好感也沒有,自從它得到金馬加持,劇本前輩的開示,心想或許這部電影走得太前面了,我和不少數人都還跟不上易導的腳步?

2013年個人最大的觀影收獲其實都是在紀錄片這個領域上,像是洪淳修導演的《刪海經》(2013)、李惠仁導演的《不能戳的秘密2:國家機器》(2013)和柯金源導演的《空襲警報》(2013)與《黑》(2013)等作,著實讓我的視野開闊許多,看電影同時能增進對社會或環保議題的知識,台灣影迷其實好幸福。

只是無奈受限年份,今年只能選了楊力州導演的《那時.此刻》。觀前知道這是一部受國家資助的金馬獎紀錄片,難免會擔心是否眼前會是一片歌功頌德,但導演完全沒讓我們「失望」,我相信他也沒讓部長失望才是。在眾多歷來經典國片的片段中,透過口白,從歷史的演變來與金馬的變遷相互辯證,好不精彩,好不撼動人心。楊導演始終沒放下屬於自己的觀點,也始終沒落下他的獨到的幽默感。

第十名放上了張猛導演的《勝利》,這部可愛的黑色幽默小品,講述一個死人臉黑道老大因為討債逼走了幼稚園園長,受警之託,只好自己洗手帶起幼兒操,轉幹白道,還越做越有心得的故事。光概念就趣味極了,畫面構圖都美極了,我可給張猛一個封號行麼?就叫「中國東北的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罷。



 

maxresdefault-5

(圖為《獨家腥聞》劇照。筆者至今仍堅定不移的認為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在劇中神經質的病態演出肯定會獲得奧斯卡影帝提名。) 

 

 

【2014年:十大外語電影】

 

(1)《鳥人》(Birdman)

(美國)(2014)
(1)《進擊的鼓手》(Whiplash)

(美國)(2014)

 

(3)《控制》(Gone Girl)

(美國)(2014)

 

(4)《福氣大丈夫》(Fuku-chan of Fukufuku Flats)

(日本)(2014)

 

(5)《蒼白之月》(Pale Moon)

(日本)(2014)

 

(6)《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美國)(2014)

 

(7)《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美國、德國、英國)(2014)

 

(8)《東京難民》(Refugee in Tokyo)

(日本)(2014)

 

(9)《獨家腥聞》(Nightcrawler)

(美國)(2014)

 

(10)《白雪公主殺人事件》(The Snow White Murder Case)

(日本)(2014)

 

若非去年金馬影展我搶著先睹為快,這回的榜首就得拱手讓給《控制》了。《鳥人》和《進擊的鼓手》兩部神作,去年年底至年初的各大電影獎已贏得不少讚譽。

《鳥人》得力於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在形式上的堅持,徹底的一鏡到底,以舞台劇的手法呈現一個不折不扣的舞台劇,而這齣舞台劇,戲裡戲外演出的都是人生百態。

當你看到男主角是已然年過半百,看似風華已逝的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時,下巴由不得你拉下,更別說他演得更是一個過氣「鳥人」,藉諷刺當今氾濫的超級英雄電影,這樣的點子,實在拍案叫絕。

在蜘蛛人系列電影當中扮演英雄女郎的艾瑪史東(Emma Stone)光憑著一場與父親的對戲就足以獲奧斯卡獎提名,而前浩克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則一甩英雄氣,將一個「雞巴演員」(已是最貼切的形容)詮釋的絲絲入扣。

《鳥人》無疑是去年最才氣縱橫的一部電影,反觀《年少時代》(Boyhood ,2014)固然是去年公認最優秀的美國電影,但我卻不覺得它有展現出什麼魔力,我認為展現魔力的是時間,而非導演的觀點。若今天評的是年度十大導演,我願將首席擺上李察林克雷特(Richard Linklater)以表示我對他一部戲拍十二年的毅力充滿敬意,但純論電影,我並不特別欣賞《年少時代》。

談到才氣縱橫,就想到橫空出世,達米恩查澤雷(Damien Chazelle)這個名號我之前壓根沒印象,但當我看完《進擊的鼓手》之後,我壓根不會忘了。

《進擊的鼓手》是在講述一個大學菜鳥鼓手加入了魔鬼老師的樂團,被折磨到一個極致的故事。男主角從頭到尾與其說是在求成功,不如說是在求生,遍體鱗傷的,身心靈都像是要被撕裂一樣。這個故事一直往錯誤方向引導我,讓我數度以為劇情大概要走向「嚴師出高徒」的那種通俗路,但這部電影卻往偏鋒切,層層出奇,峰迴路轉,一直到最後一刻都逼得我的雙手緊冒著冷汗。

看點還是全部聚焦在本片的靈魂角色:魔鬼音樂老師J.K.西蒙斯(J.K. Simmons)。他那兼具狂暴與柔情的多層次演出,絕對媲美當年憑藉《震撼教育》(Training Day ,2001) 勇奪奧斯卡影帝的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若明年奧斯卡是J.K.西蒙斯對決愛德華諾頓,我會豪不猶豫的押注給J.K.西蒙斯。

至於《星際效應》為何在我心中只有第六名?並非老掉牙的期待太高,然後失望也太多,我反倒覺得電影超出我不少期望,從頭到尾帶給我的視覺震撼是全然滿足我的,總以為《地心引力》(Gravity ,2013)已經在太空場景的視效刻畫上跨進一個新紀元了,在《星際效應》前竟都顯得單薄沒創意。

不過我認為《星際效應》的故事發展終究太罔顧現實,即便聲稱請來了多少太空專家為其背書,我也不相信「黑洞→書房」的劇情真有可能可行。

若拋開針對科學合理性的討論,光討論角色情感,也同樣不能服我。怎麼說呢?若導演耗費了兩個多小時的篇幅說服我們男主角是一個熱愛己身子女的男人,那此人在恍如隔世後回歸,怎麼會完全忘記自己兒子的存在呢?

談完英語電影,說到我今年個人的日語片榜首給了吉田大八的《蒼白之月》。此劇講述的是一個一本正經的銀行女行員有天邂逅了年輕帥哥,鬼迷心竅,居然瘋狂利用職權盜用客戶的鉅款以通款曲的故事。

不過有趣之處在於這部電影的深意並非外表般單純,貪慾並非是本片的重點,著墨的要點似乎在於「良善」、「蠢善」、「惡善」和「偽善」。宮澤理惠的演出實在出彩,她將那道德感模糊的每一個定格的時刻都詮釋的相當到位。

arrow
arrow

    汪達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