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zinnia-flower-by-shu-yu-lin-still-mask9  



看完《百日告別》(2015)的夜裡,我整晚難以入眠,輾轉反側,甚至痛苦不堪,心痛難耐。提及此事,友人問我是不是這部電影太好看?我答不是。她續問,那肯定也是很有魅力吧?

筆者的祖父年初病逝,故在片中見到種種儀式,說親切不對,該說相當熟悉,對於生離死別是怎麼一回事,早已明瞭。而在進場觀片之前,也知道本劇是林書宇導演經歷喪妻之痛後,以生命經驗為藍本所創作出的故事。

 

映後,有演員說,知道導演很痛,但不曉得「那麼痛」。

同樣的,跟隨著石頭與林嘉欣的步伐走著走著,我彷彿也懂了,那種寂寥,那種絕望,那種對生命的不置可否。導演的痛楚,全然地透過影像傳達出來。就連映後的座談,導演拿起麥克風,女主角林嘉欣拿起麥可風,乃至觀眾發言時間,那悲痛之情感覺只在無盡的蔓延,伴隨影像結束後亦從未休止。

 

若談起創作意圖,我好奇導演是想要透過這個令人傷心的故事帶給自我和觀眾一種精神上的療癒嗎?他是否希望所有擁有同樣遭遇的人,也能夠從痛苦掙脫出來,走下去,重新受到希望的光芒所感召?

還是,導演只是想將自己的悲痛呈現出來,讓我們觀眾理解,這個男人與女人有多傷痛,以及故事的創作者有多傷痛?

我不曉得,但我認為呈現出來的結果絕不是前者。我無法在這部電影結束之後告訴自己「男、女主角走出來了,導演走出來了」,更得不到「那我也要走出來」這種結論。因為事實上就是沒有,這些人就是沒有走出來。

如果林導演的意圖是後者,那麼我甘拜下風,您做到了,至少在我看來是如此。

藉心敏(林嘉欣飾)之口,我們重新審視了百日之內這些繁複的儀式,頭七、二七、五七、滿七到百日,好似是在提醒生者,逝者已矣,而非提醒亡者。同樣,《百日告別》也更像是在提醒觀眾,回首憶起你所遭逢的悲痛。會這麼說,我想是因為所有稍有人生經歷的觀眾,怎可能不那麼一點點的妄將自己的思念之人代入其中呢?



goods_007744_138343  

 

談完對故事的感受,便不得不談那真正令我輾轉反側的原因。很露骨的,就是要談那兩場床戲。

第一場。痛失愛妻的育偉(石頭飾)與女同事走在路上,談起紐西蘭的綿羊,談到太陽,最後談到床上。

這場戲的發生可說是在故事伊始之時,我尚且能接受,即便發生的是那麼的突兀。就當作是他在喪妻之痛後急需一種宣洩吧,況且我們跟群角還處於一種不甚熟悉的狀態,視為我們了解育偉的線索也不為過。在兩人吃早餐的那場戲,我也願意說服自己喪妻的育偉並非主動,應是女同事的投懷送抱,而育偉不過一時意亂情迷罷了。

但第二場床戲,用「白眼」來形容或許不甚禮貌,但這就是我第一時間的心情寫照。

 

同樣因為失去摯愛的心敏,來到了未婚夫仁佑(馬志翔飾)的弟弟(張書豪飾)家中,目的是為了歸還一些屬於仁佑的遺物,兩人的關係很明顯是有些陌生的,相敬如賓的。

 

但在不久之後,我們看到弟弟披上了哥哥的外套,痛哭失聲,心敏上前給予擁抱──一種最簡單卻也能最傳達關懷的方式。兩人都哭了,然後弟弟的身體在大嫂的身上游移著,交合了。


1507120330071487--ss1   

 

映後的氣氛簡直悲傷的詭譎。悲傷不用我多說,詭譎則是因為在這樣的氣氛底下,誰有膽量直接去問那兩場床戲呢?總感覺問什麼都不是。幸好,第一個觀眾就問了,真是一解我的心頭大「問」。

 

只是林書宇導演的回答,令我相當失望。他強調,寫著寫著,覺得這兩個角色就應該會這樣(做愛),事情就應該這麼發生,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要發生。

他提及心敏跟小叔子的那場床戲時,還指出兩人在那一剎那想著都是他們那思念的人(即車禍身亡的仁佑)。



筆者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衛道份子,這樣違反倫常的情節(姻親亂倫屬於一種廣義的亂倫)並不是我不能接受的,類似的電影我也看過不少,不否認會感到不舒服,但只要有一個前因後果,情感的鋪陳,有何不可接受的道理?

 

但在《百日告別》當中,不是不能理解,也不是不能接受,我只是真的不能「相信」這件事情的發生。

你要我相信一個深愛著未婚夫的女人,會「忽然」跟他愛人的弟弟做愛?重點在於就這個故事無論跟隨劇情還是情感的脈絡上來看,這件事情的發生,都顯得太牽強了。

若我們要把這部電影當作一個寫實的存在來檢視的話,事實上,在現時的華人文化底下,這樣亂倫的行為,也實在離我們太遙遠,太難以相信。

 

如果我將育偉跟小敏的情感歸屬在一起,都將他們愛慾的迸發視為一種痛失摯愛後逃離寂寞的一種手段,一種激烈尋找出口的方法,當作他們在那一剎那,把交合的對象想像成自己的另一半,勉為其難的接受好了。那回憶導演所言,仁佑的弟弟會選擇跟大嫂做愛的動機又是什麼?

 

育偉和小敏想著另一半,莫非仁佑的弟弟是想著他的哥哥?難不成本劇有更深一層的指涉?再觸碰禁忌下去,絕對不是不可以,只是我真的看不到足夠的鋪墊,您要我怎麼能相信這兩人會一時之間「天雷勾動地火」?


(註:上映後,友人告訴我這段小敏跟仁佑弟弟的性愛戲被剪掉了。那麼,我想我上述所想,也只能針對台北電影節放映的版本。就保留當作給看完電影的觀眾作一個參考吧。不過,短時間內,我應該無法再去看這部電影第二次了。或許,之後重新再看了新的版本,我會對這部電影有截然不同的評價。





林嘉欣的演出大概足以在本屆台北電影節封后,金馬獎的提名也跑不掉。她不把痛寫在臉上,臉上寫得盡是迷茫,痛寫在心上,卻讓我們都看得到。我之所以能入戲至深,便是因為林嘉欣的絕佳演出,也正因為如此,當我抱持著一種近乎同理的心情看著她的遭遇時,跟著她心碎,跟著她落淚之後,那場猝不及防的床戲是如此的令我陷入崩潰,情何以堪?

 

「百日告別」完了,是「告別百日」。入戲太深的我很慶幸自己終能從這場噩夢驚醒,但或也意味著我未來一百天,都還得為繼續承載著那場戲帶給我的痛苦。而且這種痛苦,無以名狀。

arrow
arrow

    汪達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