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4731441115111  


今早出門前往電台,赫然發現機車故障,故,轉搭小黃。


途中,年約五十幾的司機先跟我罵連戰,後跟我大聊《刺客聶隱娘》。


他說最近載了一個客人,這個人世新電影系畢業了二十年,但他卻說自己完全看不懂《刺客聶隱娘》,還直指這部電影是拍給外國人看的,不想取悅台灣人。


我聽了只說或許歐洲的影展會喜歡,但奧斯卡就不一定了。


結果司機忽然冒出一句:「意思是說威尼斯影展、坎城影展跟奧斯卡獎的品位不同囉?」


於是,我們暢聊了十五分鐘,特別投機。


途中,司機跟我怨起國家長年來的文化政策,說是台灣電影教育多只針對學電影的人,但像他這種不是相關科系的人,一直以來都缺乏接觸的機會,也是年紀大了之後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不同種類的電影可看。


他說自己還沒看過《刺客聶隱娘》,但有看過《悲情城市》,隨即也問起我對《聶》片的看法。


我說我看了也沒有很懂,但我想看電影是可以很隨性、很開放的,現在頻率對不上,不見得之後也是如此,或許,幾天、幾年之後,我對這部電影又會有不同的看法。


司機說我所言甚是,稱他最近重溫了《女人香》,也發現先前不明白的,現在豁然開朗了。



75-3  



趕時間,倉促下車之後,我開始重新思索了「看懂」與「看不懂」的問題。


幾天前,我看完《刺客聶隱娘》後跟朋友聊到,我說我覺得有些地方很難懂,朋友說:「有什麼難懂的,不就因為所以,如此這般?」


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是我們對「懂」這件事情的見解有所不同。


光就《刺客聶隱娘》的故事本身來看,其實很簡單,沒有什麼難理解的,不就一個叫聶隱娘的刺客心軟殺不了人,師傅見她「道心未堅」,
於是派她去殺自己的表兄,後來就這樣、那樣,如此而已不是嗎?


但光這樣的認知就足夠了嗎?


究竟嘉誠公主和道姑是什麼關係?面罩殺手精精兒是誰?空空兒又跟精精兒是什麼關係?甚至電影裡面根本也沒有提到有個人的名字叫空空兒和精精兒。


事前沒有做任何功課的我,看完電影之後,覺得發生了什麼事很清楚,但角色之間的關係根本是一團迷霧,還是事後讀了角色關係圖、維基百科和眾家影評,才總算理出一個頭緒。


13iht-rcannesasia-1-master675-2  

 

《刺客聶隱娘》大量的留白,將因果關係幾乎省略,也不提供足夠的情報量,直接導致了影迷們必須得事後讀介紹和評論才能拼湊出故事的全貌。


我想,觀賞這樣的電影,就好比去畫展看一幅畫,除非真是對畫有鑽研者,能光憑著肉眼就能看出畫作的創作素材和技法有何過人之處。這就像有些人光看攝影、美術、剪接和表演就能看出《聶》的不凡。


否則,一般人還是得倚靠導覽或上網搜尋資料,才知道原來畫家會繪製此作是經歷了什麼樣的生活變動(如喪親、瘟疫、戰爭),或是畫中人原來是畫家痛恨的人(故刻意醜惡其形象),又或是該創作是以哪部世界名著的故事為靈感改編而成,而那故事又是如何如何。


而《刺客聶隱娘》給我的感覺也就像是如此,這部電影印證了一句話,即電影是在觀眾觀後的議論開始的。





侯孝賢除了拍了一部電影,還讓電影延伸出影廳之外,成為各家解讀爭論的重點,既然電影是一門藝術,我願把這部電影的延伸效應(有人斥責不知所云、有人大為讚許)視為這部藝術作品(電影)的一部分。


這也好比我一直認為蔡明亮的《郊遊》從來不能只作為一部常理的電影來觀賞。當小康凝視畫作的長時間靜謐,戲院的冷氣聲、開汽水的聲音、觀眾的忍耐還是不耐,可能都成為了創作的一部分,我們好似通通成為了蔡導所設計的某種行動藝術的角色。如果蔡明亮是外星人,那他的電影就是對人類的觀察實驗。



M-P2_  
 

目前看到一半以上關於《聶》片的影評,都是評論者已對電影大綱、小說、劇本或侯導、編劇謝海盟等人的專訪經過或多或少的消化整合後所撰寫出的,其實這很明顯,若真的只看電影,我們對故事的認知會是極其有限的。


但這絕
不是什麼不好的事,如果早二十年有網路(部落格、臉書),或許侯導的電影現在不會被視為冷僻的藝術片,可能國人長年下來會被《好男好女》、《南國再見,南國》、《海上花》和《千禧曼波》等關於侯導電影的專文與解析洗版,如此一來,大家再碰上《刺客聶隱娘》,也就沒什麼不能習慣的道理。





我必須老實說,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不敢說我看懂,不敢發文章大肆解讀,甚至連個屁也不敢放。我只心想還是數個月之後再看,數年之後再看罷了,根本沒有立刻再刷的欲望。


至於,為什麼我不敢說我看懂?因為,我認為當你對一部片說:「我懂」時,得要像你對某個人(至親、朋友)說:「我懂你」一樣謹慎。


此外,看了影評之後回來說自己懂了,不如說是看懂了這篇影評(的解讀方式),離真正看懂了電影,也還是有距離的。


回到「看不看得看懂」這個問題,除了針對故事、角色關係以外,還有導演的運鏡和場面調度等等乃至技術部門的眉角,甚至導演潛在有意傳遞的訊息,又有人能聲稱自己全都搞懂了嗎?



《刺客聶隱娘》_1  
 


電影是門藝術,而藝術跟數學不一樣,沒有「1+1=2」、「2+2=4」、「懂?」這樣的狀況。常常,某人聲稱自己讀懂了某部電影或小說的含義,結果慘被導演、作家打臉者大有人在。但或許有時創作者都不見得真正懂自己的東西,有時,我們好像也都有搞不懂自己的慨嘆。


影評大師李幼鸚鵡鵪鶉常提到他自己二十幾年來都不斷修正自己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看法,他經常說自己以為自己懂了,後來發現是誤讀,修正,之後又有新見解,最近又發現了什麼云云。既然連大師都這麼說了,他人又如何妄言稱自己什麼都懂呢?


或許,之後有人問我有沒有看懂什麼片,我會追問:「懂哪一方面?」





再補充一句侯孝賢導演日前在上海接受的專訪所言,他說:「看電影專注銀幕就好,別想懂不懂,它吸引你,就是好電影。」認不認同是其次,但這也是一種欣賞電影的嘗試。





總之,既然看懂《刺客聶隱娘》是一件那麼麻煩的事情,不如與我一起大方的看不懂吧。

arrow
arrow

    汪達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