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php-7.jpeg
 
 
本片故事講述輸了監護權官司的魯蛇爸爸吳志明(王柏傑 飾)帶著女兒遠逃,卻因為一場烏龍車禍與一幫遊手好閒的年輕人糾纏不清。途中,他意外地在老房子裡尋得了失傳百年的聖物《姜家膳本》。因此,一幫魯蛇年輕人決定依樣燒菜,齊心協力開餐廳。
 
 
 
 
繼創下奇蹟票房的《陣頭》(2012),獲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提名的馮凱再次推出新作《神廚》(2016)。這次邀集了實力派影星陸弈靜、陳博正(阿西)和王柏傑以及喜劇新星蔡昌憲和布魯斯主演。其他主要演員,則一概以電視走紅的新秀為主,年輕的有任容萱、袁艾菲,資深則以檢場、張瓊姿、卜學亮最具代表性。
 
回顧當年《陣頭》的成功,演員的任用的確是令人難忘的一環。馮凱導演當年除了大膽採用新秀,也讓眾多出色的電視劇演員得以在大銀幕登場。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來自飾演瑪利亞的陳世旻,此人原本真的是九天民俗技藝團之一員,並非專業演員,喜劇表演卻凌駕眾星。
 
即便該片不免被批評為「太像電視劇」,不過我想它仍是近幾年所謂的「電視劇式電影」中最出色一部。以傳藝為題材跟上潮流且處理得當,角色刻畫鮮明,情節明快不拖沓,固然時時不忘煽情,卻多半意外地有效。如果能把一個鄉土劇八點檔式的格律轉化成一部電影,不也是創舉一件?在電視圈鍛鍊已久的馮凱,確實拍出了一部具有水準的電影處女作。
 
不曉得是否被陳玉勳導演的《總舖師》(2013)啓發,馮凱這次同樣以台灣傳統出發,只是鎖定的是傳統美食。映前大家不免多有揣測,懷疑《神廚》可能會是《總鋪師》的公式化重現,不免會有點仿製成分。但筆者觀後排除了這層疑慮,《神廚》的確走出了自己的路,雖然走歪了。
 
 
 
 
不曉得是不是《陣頭》過於電視劇的呈現飽受批評,《神廚》有著許多刻意「電影」的企圖,尤以取鏡為甚。例如在前半段,一顆鏡頭讓陸弈靜和王柏傑位居鏡框左側,再讓蔡昌憲和袁艾菲位居右側,中間放了個大洞,聲音卻只從左邊出,右方人誇張手勢講無聲話。鏡頭明顯是導演的刻意設計,但用意卻匪夷所思。
 
此外,在檢場與律師陳漢典抵達之時,導演用了一顆汽車車窗的鏡像來呈現一開始的劍拔弩張。由此可見,導演的確有意讓某種「藝術感」置於片中。只是車窗反射畫面在某些電影當中也許有其意義,但在《神廚》的脈絡下來,卻是牛頭不對馬嘴。
 
撇開分鏡。在其他技術部門上,《神廚》亦存在著許多明顯缺陷。好比本片的燈光設計即蕩然無存,在片中許多夜戲,幾個主要角色的臉部糊成一片。即便是有特殊藝術主張的電影導演,也極少運用這種特殊技法。
 
 
神廚-2月5日全台上映011001-1000x500.jpg
 
 
回到演員的部分,原本這該是馮凱最有心得的一環,但他卻煮了一鍋使得新鮮食材面目全非的大雜燴。以《等一個人咖啡》走紅的喜劇演員布魯斯在片中飾演肌肉男,沒有一句台詞能使觀眾發笑;歌手出身的新人李唯楓在片中表情肅穆,在故事的脈絡中顯得尷尬、突兀。
 
此外,時下優秀的電視喜劇演員、主持人阿Ken、納豆、陳漢典皆跨刀參與演出。客串演出不打緊,戲不在多,有哽則靈。無奈的是,這群平常以即興搞笑出名的藝人,在片中慘遭浪費,台詞多半乏味,唯陳漢典還能靠誇張的表情來彌補。在《陣頭》中出盡風頭的陳世旻(瑪利亞)則驚鴻一瞥,卻立馬被束之高閣,消失不見。
 
曾獲得多次金馬獎提名的演技派女演員陸弈靜最為委屈。許多演員演出自己沒有認同感的戲時,不免有那麼一剎那的真情流露。但陸姐的表演卻堪稱敬業,再荒謬的戲(如王柏傑帶著她幻想那場),她還是謹守角色,沒有一點出戲,的確有影后風範。在《陣頭》中演出金馬獎呼聲的阿西,這次的戲分大幅度縮減,則一樣恰如其分,不至於讓這部電影的表演全面崩盤。
 
責怪演員並不厚道,因為他們也只是照著劇本走罷了。本片的劇情讓男、女主角王柏傑和任容萱都太惹人生厭,前者是個不負責任的騙子,後者則是一個愚昧無知的情緒化傻妹。王柏傑在劇末改過遷善,使人不免對他產生一點同情,但相信應該仍不會有多少人認為他值得因此贏得監護權官司。既然如此,又要觀者怎麼投身其中呢?
 
 
 
 
《神廚》的確跳出了類似廚藝電影的窠臼,無論是《食神》(1996)還是《總舖師》,甚至以麵包為主題的《世界第一麥方》(2012),都不免以一場比賽來定生死。《食神》的薛家燕珠玉在前,已讓《總舖師》吃了一次虧,還被譏笑是仿製動畫《中華一番》。《神廚》不讓評審來定生死,而是把電子花車搬來法院前,現場煮菜,讓眾人來評,戲劇張力更隨著王柏傑的亡妻李千娜的現身,升到最高,稍微不爭氣,眼淚還真的會奪眶而出。
 
從前三分之二的亂七八糟,到劇末意外有力的收場,似乎不在一個水平上。但作為一部結局仍然暖心的電影,《神廚》也許還是能在春節賺得好票房,恭喜發財。上一部令我覺得結局有奇援功效的片,是蕭力修和北村豐晴執導的《阿嬤的夢中情人》(2013),一樣是王柏傑主演。
 
這兩年,眼見幾位當年獲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提名甚至得獎的台灣新導演,都獻上了水準之下的作品。王傳宗的《我們全家不太熟》(2015)和馮凱的《神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幅度滑落,張榮吉的《共犯》(2014)相較之下還算能搬得上檯面。
 
 
p7241763a50145149.jpg
 
 
以食作喻,臭豆腐最忌諱的就是不臭,香雞排最忌諱的就是不香。那喜劇片最忌諱的,也許就是不好笑。犯下大忌的《神廚》難逃惡評的命運。
 
除了娛樂效果無法到位之外,該片以「廚」為名,明示故事脫不了「食」,但偏偏美食卻是本片最蒼白的環節,對食物的特寫(指鏡頭也指對白敘述)太少,使我們不僅不知道食物難吃的原因在哪,也無法感受佳餚的色、香、味。

索然無味,既是劇中一道道食物給人的觀感,也是演員的無力,劇本的無章法,導演的無計可施。觀者不免無言以對。
 
 
 
 
馮凱導演有著豐厚的電視劇導演資歷,近幾年將觸角轉向電影,無非也是想換一種媒介說好故事,使其理念得以為人所知。《陣頭》不是一個經典大作,但在各方面的執行,它是有效的,感動人心的,觀眾也買單的。這回《神廚》卻看出太多東施效顰的痕跡,令人不免搖頭。其實,回歸原本的自己就好。拍出佳作後跌跤的例子所在多有,一蹶不振者有,東山再起者有,盼望幾年後,馮凱能重拾《陣頭》的能量再戰。
arrow
arrow

    汪達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