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out-07.jpg
 
電影發展已逾120年,要再推陳出新,談何容易?當今所有的電影導演,無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導戲,以電視喜劇演出聞名的新導演喬登.皮爾(Jordan Peele)也不例外,其首作《逃出絕命鎮》(Get Out ,2017)的選材完全勾不到「創新」的邊,卻足以贏得影迷(尤其影評人)的尊敬。
本片開篇就令人產生強烈既視感,黑人青年克里斯(丹尼爾.卡盧亞 飾)正打算前往拜訪白人女友露絲(愛莉森.威廉絲 飾)的父母。影迷不難發覺,這完全是斯坦利.克雷默(Stanley Earl Kramer)所執導的經典種族議題電影《誰來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 ,1967)的故事前提。
《誰來晚餐》聚焦在飾演黑人青年與女友父母的衝突,主人翁薛尼.鮑迪(Sidney Poitier)在片中不以膚色定義自己,始終勇敢自我展現,反而與《逃出絕命鎮》截然相反。克里斯不僅在啟程前怯陣,擔憂自己無法得到露絲父母的接納,更不敢抵抗警察的歧視。

guess_whos_coming_to_dinner_still.jpg

《誰來晚餐》劇照,左為主人翁薛尼.鮑迪。
今年正好是《誰來晚餐》首映的五十週年(也許不是巧合),在上個世紀的六〇年代,美國黑人連搭公車的自由都沒有。五十年過去了,美國經歷了種種反種族主義的民權運動洗禮,期間更誕生了第一位非裔美國總統(這也成了許多否認自己種族主義傾向的美國人的最好託詞,本片也將出現),《逃出絕命鎮》選擇依樣沿用《誰來晚餐》的故事前提,看來卻依然適用,不顯過時。
喬登.皮爾巧意讓這個經典情節再現,其實「心懷不軌」,是在引言處隱言道出,種族問題依然深植於美國當今社會,與過往並無二致。
其他有趣的設計,還在於理應最戲劇化的黑人男子與白人父母的尷尬初相見,導演卻刻意以反高潮的遠景帶過,使觀者無法對角色的表情進行解讀,也等同暗示了本片母題與《誰來晚餐》是截然不同的。這顯然不是一部關於接納的溫馨電影。
露絲父母的家,誠如他老爸(布萊德利.惠特福德 飾)自招,就是陳腔濫調的南方白人大宅,有著一位負責家務的黑人女傭與一位負責園藝和伐木的黑人男工。但很快的,克里斯將發現兩個同胞並非我族。
談到布萊德利.惠特福德(Bradley Whitford),此人最知名的電影代表作,便是極具顛覆性的《詭屋》(The Cabin in the Woods ,2012),他在片中是一個獻祭計畫的執行者。這無疑與他本片所飾演的角色有異曲同工之妙。

022-being-john-malkovich-theredlist.jpg

《變腦》劇照,左為凱薩琳.基納,右為約翰.庫薩克。
------------------劇透分隔線------------------------
如果這是過於牽強的聯想,那另外一個選角可就包準不是巧合。在本片飾演露絲的催眠師母親的,正是女星凱瑟琳.基納(Catherine Keener),她最為人知的代表作,便是由史派克.瓊斯(Spike Jonze)執導、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編劇的《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 ,1999)。
《變腦》講述由約翰.庫薩克(John Cusack)所飾演的傀儡師偶然發現一個入侵他人意識的通道,他甚至進而學會取代他人的意識。喬登.皮爾顯然深怕我們看不出來他對《變腦》的推崇,索性直接請該片女主角凱瑟琳.基納來主演催眠師,致敬個徹底。
隨著故事的推演,觀者很快會發現《逃出絕命鎮》的邏輯的確是移植自《變腦》。不過正如同劇中人的催眠手術一樣,《變腦》僅位在故事的深層,只是一個致敬把戲。《逃出絕命鎮》終究要談的,還是美國當今的種族問題,喬登.皮爾一副戲謔,堪稱婉轉地道出了連美國黑人自己都未能認清的事實。

MV5BZDk1YjE1OTItN2YzYS00ZTllLWI3NWYtNTM1Yzc1ODBkY2E1XkEyXkFqcGdeQXVyMzQ4ODY2NjA@._V1_.jpg

當克里斯的好友羅德(利.萊爾.豪艾里 飾)向警局報案,指出失蹤好友淪為白人的性奴,三位黑人警察聞之莞爾,無人願當一回事。這聽起來的確荒謬,美國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解放黑奴已超過一百五年,一般人都想當然爾地認為美國已結束蓄奴。但明眼人如麥克.摩爾(Michael Moore)與阿娃.杜威內(Ava DuVernay)等名導,都不約而同在近年舉證指出──黑奴從未消失。
由阿娃.杜威內執導的《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13th ,2016)堪稱最具脈絡性地釐清了美國近兩百年的歷史,指出美國人面臨蓄奴後所造成的經濟崩潰後,旋即利用了「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的漏洞,轉向奴役不受保護的囚犯。
美國政府自七〇年代起,為了消弭黑人民權運動的氣焰,開始以反毒之名拘捕大量黑人,剝奪有犯罪紀錄者的投票權與正常求職的可能,進而抹除其任何階級流動的可能機會,使黑人不斷地因小罪回籠,致使更多人口投入由監獄與企業聯合主導的血汗工廠。如今,美國監獄裡的勞動人口竟遠遠超過十九世紀中葉的黑奴人口。
而這正是《誰來晚餐》到《逃出絕命鎮》中間相隔五十年來,美國最切實的社會變遷。本片編導喬登.皮爾大可選擇更激進地直率指出真相,卻轉而採取了看似無害的黑白戀故事前提與科幻奇想,自行架構了一個荒誕無稽的世界觀。觀者大可當作一部驚悚小品服用,亦可將之視為一部描繪當代美國黑人處境的驚悚寓言。
喬登.皮爾謙卑地汲取了影史的養分,並成功尋得破口進行變奏,無論是故事節奏與氣氛皆屬掌握得宜,也無怪乎會贏得美國影評人的一致盛讚了。
arrow
arrow

    汪達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