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280x0.jpeg

在《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2017)之中看見宋康昊格外親切,在《總統的理髮師》(2004)中,他演出一個青瓦台的平凡理髮師,唯一的客戶是總統朴正熙,他在旁目睹了韓國現代史的變遷,堪稱是韓國版阿甘。

 

以小人物的視角來看待歷史,有諸多好處,例如小人物的觀點本就有所侷限,使得即便電影最終呈現有所遺缺,也能被視為情非得已,不容易被苛責。

 

究竟光州事件為何而起?相較其他地區,為何該地市民對當政者特別憤怒?在《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之中是找不到答案的。故事的主人翁金萬燮也對眼前的情況一無所知,他唯一知道的,是政府竟對手無寸鐵的市民施以暴力,天地不容,這也成為了他加入抵抗勢力的動力。

 

導演張勳刻意去脈絡化地談論光州事件,脫不了兩個原因,細數前因後果難免失焦,再者則是他有意反映多數韓國人的心態,多如故事中的計程車司機金萬燮一樣,在眼見政府如此殘暴的舉措之下,良心都會被為之喚起。而事實真相,反倒成為其次了。

 

同理,一旦真相成為其次,哪怕是煽情的飛車追逐戲,也得以被觀眾所接納,即便觀者憑常理都能知道有多少加油添醋的成分。然而,編導對歷史真實事件改編的理解並非本片的重點,本片的成功,是出自於創作者對人性的理解,對電影觀眾習性的清楚掌握。但若談及史觀以及對時代的剖析,林振生執導的則《總統的理髮師》更顯出色。

arrow
arrow

    汪達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