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105398337205406-1549221672_Loving-Vincent-Film.jpg

 

在觀賞《梵谷:星夜之謎》(Loving Vincent ,2017)之前,完全是準備接受視覺衝擊而來。兩年前,該電影計畫釋出之後,一直是筆者最為期待的動畫電影。本片堪稱是影史首部手繪油畫動畫長片,號召來自15個國家的百餘名油畫家齊聚波蘭,繪製近六萬幅油畫……光想像便嘆為觀止。

 

但是當一部電影不斷地強調故事之外的賣點,似乎也間接宣告了故事與形式相比勢必相形見絀。倒不是故事肯定全盤失敗,而是技術面真有至高成就,還要求故事也能有相同水平,本就並非易事。《梵谷:星夜之謎》確實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但它也一度端出了值得深嚼的觀點。

 

本片的敘事技法與《大國民》(Citizen Kane ,1940)如出一轍,都是由一個外人的角度出發,漸進式地揭開主人翁的真實面貌。然而,《大國民》雖以真人為本創作,但本質上仍是虛構;《梵谷:星夜之謎》則是要講述一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傳奇畫家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試圖拼湊出他的生命全貌。

 

由於梵谷生前沒沒無聞,後世僅能以他與弟弟西奧.梵谷(Theo van Gogh)的書信往返來理解他的生活觀與生命歷程。然而,即便如此,針對他割耳、持槍自戕等癲狂行徑究竟動機何在,至今各界仍莫衷一是,無法確認他是真正有精神狀況異常,抑或另有隱情。

 

在羅蘭.艾默瑞奇(Roland Emmerich)執導的《莎士比亞的祕密》(Anonymous ,2011)之中,電影大膽地尚具爭議性的前提作為故事之本,指稱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只是冒名頂替者,而真正完成這些傑出巨著的,實為貴族愛德華.德.維爾(Edward de Vere),他才是文豪本尊。

 

原以為《梵谷:星夜之謎》會如此照本宣科藉眾人之口拼湊出梵谷的人生,卻在故事後段總算有了戲劇性的敘述,一名頑劣小童在編導的牽引之前,被指為疑似是殺害梵谷的真兇,而梵谷之所以不願出面指控,是為了保護男孩的前途。頓時宛如有了點《莎士比亞的祕密》的格局。

 

CzvTbIgXgAE0rfj.jpg

 

「梵谷他殺說」起源自上個世紀的三〇年代,藝術史專家在當時曾實地查訪梵谷故鄉,被當地居民告知梵谷並非輕生,而是受兒童所害。此說流傳甚久,直到近年亦有槍擊專家主張梵谷傷口絕無可能是自殺造成。作為一部中規中矩之作,本片竟也在劇中大膽端出陰謀論供觀者參閱,私認為這才是電影有趣之處。

 

只是編導最後的本意顯然並非翻案,在劇末又透過醫師保羅.嘉舍(Paul Gachet)之口顛覆了這項陰謀論,將故事導向理所當然,可說有「始亂終棄」之嫌。從一度顛覆到撥亂反正,《梵谷:星夜之謎》終究平凡收場,也坐實了觀者如我在觀影前的預估。

 

不過,無論如何,能以三百元左右的電影票價觀賞《梵谷:星夜之謎》,仍是極度奢侈的享受。下半年若只能選一部電影進場觀看,本片應為首選。

 

arrow
arrow

    汪達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