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420980835b7ba658be191.jpg

 

 

 

原名《刁民》的《狂徒》(2018)是畢業於世新大學廣電系的洪子烜所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過去他在學生時期短片作品包括《破賊》(2013)和《欺逃人》(2014)。他當時嘗試了台灣學生製片付之闕如的武打題材,其中融入了俄羅斯武術元素,一度引發話題。

 

這回的《狂徒》圍繞在兩個「狂徒」之間,一邊是性情急躁的前職藍球員文睿(林哲熹 飾),另一邊則是敏銳而從容的智慧型罪犯標哥(吳慷仁 飾)。流落成偷車賊的文睿在作案時意外碰上了逃亡中的銀行搶匪「雨衣大盜」標哥,就這樣被他當作人質,甚至被媒體和警方指為共犯,只能跟著壞人當到底。

 

有人會拿《狂徒》的故事與麥可.曼恩(Michael Mann)《落日殺神》(Collateral ,2004)相比,但相形之下,《狂徒》的趣味在於「兩邊都不是好東西」。文睿就是一個匪類,甚至在犯罪集團內也是邊緣人,說是壞人也談不上。標哥綁架他,反而成了師傅般的角色,兩人的關係可說亦師亦友亦冤家。但無論如何,這可說是文睿人生跌落谷底後(因打架遭職籃除名)首次被重用,終於能幹一件驚天動地的事。聽起來也好像是超級英雄電影裡的反派起源故事。

 

此外,文睿不斷獨撐大局、一個打十個的傻勁更是有看頭。導演選定的武戲地點包括台式火鍋店和巷弄,空間與道具的限制反而讓動作設計更顯多元,也常常充滿喜感,可見導演與本片武術指導洪昰顥都汲取了不少80年代成龍電影的養分。

 

電影不斷圍繞在文睿的自述,說自己只犯了一次錯,怎就被貼上標籤,永不得翻身。媒體、警方的未審先判將他逼上了絕路,在警方的天橋圍捕一場戲中,令人想到被冤枉為銀行搶犯而投河自盡的王迎先(詳見李師科案),只差在文睿仍保有求生意志。不過除了對社會大眾未審先判的控訴,《狂徒》也說明了作惡講求天份。

 

配角小黑哥(李洺中 飾)跟標哥始終才是一個層次的對手,文睿則顯然只有小弟命。不過雙方鬥智也鬥勇,故事直直衝破了非黑即白的框架,直腸子的文睿傻人有傻福。就好像明明沒人拍武打片卻要學人家拍,最後還真的闖出一條活路。最後冤家彼此都笑了,從不對等關係成了英雄惜英雄,比《震撼教育》(Training Day ,2001)收得還漂亮。

 

如此一部故事流暢、合邏輯的爽片在台灣是極少見,筆者以為這種國片不需要支持,賣相差的好片應該才需要特地去「支持」。《狂徒》有全方位的好體質,演員陣容整齊(尤其吳慷仁、李洺中特有魅力,林哲熹則漸入佳境),攝影、剪輯等部門都是水準之上,「理論上」應有賣座條件。至於較令人詬病的女性角色刻畫,在我看來也是避免顧此失彼的必然選擇,不想苛責。

 

不同地域的觀眾對於既定類型的電影會自有一個想像,好比對於台灣觀眾而言,動畫片就脫不了美日框架、英雄電影更是好萊塢優先。談及武打、警匪這般題材,台灣觀眾自然會認為這是香港元素,不信台灣也能做到,首先便自我否定了,這是洪子烜的《狂徒》(2018)所面臨到的窘況。

arrow
arrow

    汪達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