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an_on_the_moon_announcement  


《月亮上的男人》(Man on the Moon ,1999)一開場就讓男主角金凱瑞(Jim Carrey)所扮演的喜劇演員安迪考夫曼(Andy Kaufman)走出來宣布電影完結,隨即拉起演職員表。前所未見的怪異序場,預示了這部電影與傳主的不正常。


以下列一段故事便足以說明此人的「神采」。


爆紅之後的安迪,向提出邀約的實鏡秀作出了數項要求,其中一項是要求東尼克里夫頓(Tony Clifton)必須客串演出四次。但他卻不解釋他是誰,只說這個人在賭城駐唱,兩人起過幾次衝突,如此而已。


他的經紀人喬治夏皮洛(George Shapiro)負責遊說電視台接受這項條件,但連他自己都不曉得這個東尼先生究竟是何方神聖。經紀人決定親自前往賭城一探究竟,才赫然發現,原來這個東尼,竟是裝上假啤酒肚、假落腮鬍的安迪考夫曼自己。


安迪類似的傳奇故事在這部傳記電影中得以重現,甚至YouTude都能找他一些能與電影對照的實際表演畫面。例如他煞有其事的裝扮成「東尼」去破壞「安迪」的節目;在公開表演堅持讀完《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的全文(他做到了!但人也走光了。);舉辦男女混合摔角大賽,在節目上宣稱會迎娶能擊敗他的對手等。





安迪考夫曼不是一個安於框架內的喜劇演員,一系列脫離常理的行為使他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藝術家,他懂得以最自溺的方式抓住人心。他的怪癖讓人皺眉、笑話時常引人反感,但他卻也精於操弄觀眾的預期心理,同時又從不取悅人。這麼說很弔詭,作為一個喜劇演員,他的工作應是使人發笑,但有更多時候,他的作為似乎是以嘲弄觀眾而逗自己開心居多。


電影好幾個時刻,讓安迪刻意製造極度尷尬的場面,如將焦點對著臉笑僵的台下觀眾。有時能
笑解,有時凍結依舊,可說導演也挪用了安迪最擅長的路數來操縱銀幕前的觀眾。

雖身為美國七、八〇年代最著名的喜劇演員之一,但他卻從不以喜劇演員自居,他自認自己追求的是更高級的幽默,雖然他卻又以行為低俗著稱。安迪考夫曼種種令人不安的行為,是對人性的挖苦,也是最漫不經心,又似是縝密規劃的人性實驗。也難怪片名會給他如此註解,此人本不該屬於地球才是,說他是外星人倒有理。


man-on-the-moon-1999-17-g  


此外的一個意外發現,是當他拒絕在節目上表演涉及毒品的短劇時,我不禁聯想到了金凱瑞後悔拍攝《特攻聯盟2》(Kick-Ass 2 ,2013)並拒絕為該片宣傳的新聞消息。兩位不同時代的重要喜劇演員,竟似有相應之處,也挺奇妙。


以《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和《阿瑪迪斯》 (Amadeus ,1984)著稱的美國籍捷克裔導演米洛斯福曼(Milos Forman)打造了一部至少在意圖上全然達成目的的電影。如上述所言,《月亮上的男人》是一部讓人不安的電影,安迪開的玩笑多半遊走在常人對喜劇所能接受的尺度極限,恰在金凱瑞那神經質又人格分裂式的詮釋底下,可說合適的不得了。


不幸的是,這部成就金凱瑞在金球獎封帝的奇作,卻沒能讓他跟著提名奧斯卡,也怪不得奧斯卡影藝學院刻意排擠他的傳言會不脛而走。七年後,「芭樂特」(Borat)薩夏拜倫柯恩(Sacha Baron Cohen)也成了另一個受害者(或受忽視者)。


兩年前,薩夏在頒獎典禮將女星葛麗絲克林頓(Grace Collington)踹下舞台的搞笑橋段,顯然也是他對安迪考夫曼的致敬。





《月亮上的男人》如今沒有得到太多人的重視,正如同性質極其相似的《喜劇之王》(The King of Comedy ,1982)一樣。但就我看來,兩片不見得討人喜歡,但皆屬於跨時代的特殊喜劇經典,應予以重視。

arrow
arrow

    汪達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