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93876_918428254920164_6906478302023584951_n.jpg

週末前往敦南誠品擔任朝陽科技大學學傳播藝術系畢展影片講評,兩天共十部作品看下來,幾乎部部都有獨到特色,目不暇給,成功展現了朝陽同學多元而豐沛的創作能量。以下簡述十部影片的觀後評語及雜想。
 
開幕片《本》紀錄了農村武裝青年主唱阿達對故鄉的濃厚情意,乍看之下以為是社運人物的側寫,但導演廖庭汝更淡化了這個角色的政治性,反從他的音樂來切入,進而思索音樂(乃至兒歌)能深化土地、深植下一代心田,為台灣農村帶來改變的可能,也揭示了片名「本」的由來。
純熟的聲效剪輯搭上疊影,《本》從裡到外都不是照本宣科的音樂性人物紀錄片,導演以此形式強化了一個社運分子可能的多重角色。阿達是一個社運人士,也是一個音樂家,更是一個夢想家。
 
本次畢展的高中生題材並不如想像中多,導演李文浩的《伴,青春》是其中一部。畢業後將與女友分隔兩地的主人翁希望能一償「破處」的宿願,並以此留住女友的心,無奈事與願違,同時酒店女的出現,更讓他徹底迷失。
對白的設計以及角色情感的經營尚有精進空間,影像的配色策略則令人眼睛一亮。以象徵純淨學生之愛的白色與紙醉金迷的紅色與禁忌之愛發生前有著警示意味的黃色等,整部短片光靠顏色就幫助戲與戲之間做出有效的串接,令人驚艷。
 
畢展唯一的動畫片《御守》在選材上明顯受到吉卜力動畫《神隱少女》(2001)和《貓的報恩》(2002)的影響,同樣都是一隻黑貓帶領主人翁踏上奇幻旅程。無奈篇幅太小,能發揮的空間也有限,但捨去對白來說故事的做法仍有其挑戰性,值得鼓勵。
 
胡仲凱執導的劇情短片《逆手刀》講述空手道少女協同夥伴一起追查父親失蹤的原因。本片捨棄了常規的開場敘事,竟在開場戲便採用了類似《心靈角落》(Magnolia ,1999)的手法,以一首曲的長度,以繁複的剪輯交代了角色間的關係,更預示了稍後情節的走向,相當驚人。
本片混合了懸疑、動作和驚悚等類型,卻又輔以岩井俊二式的逆光與公主奇想等「奇觀」,加上配樂作為線索,清楚得知導演是中島哲也的死忠粉,難怪本片一直有種強烈的《渴望。》(2014)感。女主角姚愛寗無論形象還是神秘氣質也確實與小松菜奈相似,導演慧眼選角讓這部《逆手刀》得以藉演員的適切而再獲昇華。
如果能再多交代空少道這項具有日本文化底蘊的運動與本劇的直接關係(必須有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關係),則能讓本片的層次再往上拉。再來就是類型的混合仍待拿捏,太肆無忌憚反倒可能適得其反。
 

12573965_180788972282709_2757637978718307048_n.jpg
 
深入泰雅族偏鄉攝製的紀錄短片《誰在拉誰的小提琴》乍看故事簡介就是奇觀,一群原住民小朋友在師長的帶領之下,既不是打棒球也不是踢足球,而是拉起了小提琴。片初,部落人也提及了泰雅族的傳統樂器是口簧琴,但在大人的鼓勵之下,小朋友放棄了部落的傳統文化,選擇了更普及、更為人所知的西方樂器。
影片的流暢性是沒有問題的,但導演所選擇的切入觀點卻不免顯得可惜。即便大人在片中帶領了小朋友一起手製小提琴,多少消弭了小提琴的既有符碼,但部落本身的傳統文化被輕易拋棄一事,片中僅獲數語帶過。
再,小朋友平常身著便服,卻得在公眾表演時換上部落服裝,搭上的又是西洋樂器,整個場面的違和感,在《誰在拉誰的小提琴》中被平實乃至勵志的呈現,再怎麼說都是挺奇怪的。沒有人規定原住民應該就要保衛傳統文化或要遠離都市塵囂,但就紀錄片的創作而言,類似文化的辯證討論從中也許更容易鑿出蜜泉。
 
唯一涉及同志議題的創作《說再見》講述一名父親,得接連面對女兒重傷昏迷,又是同志身分的「打擊」。然而,隨著劇情推展,他漸漸敞開心房接納了女兒的情人。身兼編劇的導演藍虹林為該片寫了不少沁人心房的佳句,但無奈如此傷悲戲實在不易詮釋,演員的表演略顯偏失準心,結尾戲也可以考慮再收多一點。
 
《空殼Good Take》無疑是兩天下來的最大驚喜,導演林哲緯拍出了台灣版的《藍色恐懼》(Perfect Blue ,1998),各項部門之完備程度皆屬水準之上。與今敏的《藍色恐懼》一樣,同樣是一位演員逐漸迷失,走向性格分裂的歷程。
從主人翁入行拍攝三級片,到奇想的槍戰戲,再串連到拳擊賽,林導演的場面調度能力一再令人驚艷,鏡頭的運用不見學生製片的生澀。幾場圖形連戲的剪輯,有效壓縮時間,卻又營造出迷亂般的奇幻色彩(例如牆上海報戲的拉回,鏡頭選擇再退一步,更放大了角色的孤獨。兩種色調的對立,也得以讓張力得以擴展)。
以方法演技的典故來賦予角色瘋狂動機的做法更是神來一筆,爾後在廁所的強暴戲選擇以極小的比例呈現,讓空間的壓縮感更為之凸顯。略過導演的技法不談,整部片最重要的功臣還是飾演男主角小杜的曾子益,精神病患的角色公認最難演,但在曾子益的詮釋底下,小杜有神、有魂,亦有瘋迷的姿態。
本片可惜之處在於小杜毅然從業的動機仍顯交代不足,剪輯總感覺還能再更狂暴、任性一點(也許導演可參考《逆手刀》)。再來就是片名可考慮修改,也許再庸俗一點都好。
 
微電影組的唯一代表《最好的關係》,採取動漫式的陳設,從劇中布景到角色服裝皆然,讓它顯得十足《五星級魚干女》(2015)。據了解該片主要是用於為特定的民宿作為宣傳用途。因此,用傳統的影視批評來看待這部片好像不太管用,更實際的,應該是看該片是不是真的能為該民宿帶來實際的效益。
本片講述大財團為了利益打算吞併小民宿,一眾年輕人打算團結「起義」(設定也頗像《海月姬》(2014)),參加獎金三百萬的跑步大賽(雖然好像不太是真正治本的方式呀)。影片敘事流暢,群演的表現還算稱職。但如果更著墨在民宿的設備特色和周遭景致,也許更能符合廣告宣傳的本意。
 
據說是朝陽科技大學前所未有的新聞片《擁報台灣》,是以美食行腳節目的型態呈現,由主持人帶著觀眾一起悠遊彰化景點。乍看之下還真不像非職業的節目製作,從主持稿到地圖動畫到配樂的選用都能看出用心。
 
連看九部影片,最後一部《寫間旅社》來得正是時候,因為它的風格與其他作品相比,太過於突出。該片講述兩名少女因為一場莫名其妙的車禍,撞傷了旅社老闆,而被迫進入該旅社幫忙工作(然而,兩女同時也正在構想他們的劇本創作,又有著後設趣味)。
看似一個可以往本片的節奏和步調可以往《五星級魚干女》走的作品,導演李宜庭卻讓選擇了另一種路數,從影片色調(完全不走鮮豔風)到阿伯的樹後偷窺,一直到演員淡定的念白,搭配規律的鐘擺聲,讓本片實在獨樹一格,怪得可以。
本片給人的感覺有點像深田晃司的《你家就是我家》(2011),至少角色的「ㄎㄧㄤ」度感覺相似。影片風格也跟周逸民導演的《關於存在的幾個猜想》(2014)互通聲氣。雖然影片尚有值得修補處(例如怪可以怪得更貫徹,捨棄掉通俗配樂更佳),但導演的獨特創作思維已足以令人拍案叫絕。
arrow
arrow

    汪達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