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Years-a-Slave


86Th奧斯卡獎(表彰2013年電影)最佳影片入圍名單(依字母排序)

《瞞天大佈局》(American Hustle)
《怒海劫》(Captain Phillips)
《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
《地心引力》(Gravity)
《雲端情人》(Her)
《內布拉斯加》(Nebraska)
《遲來的守護者》(Philomena)
《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
《自由之心》(Twelve Years a Slave)


今年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的戰況太詭譎,三強鼎立的情況下確是歷年來少有的。這三強分別是《瞞天大佈局》、《地心引力》和《自由之心》,但也別忘了,現在奧斯卡採取的選制是「排序複選投票制」,最佳影片不見得是最多人「最愛」的電影(後續會就此選制約略說明)。

本文將由選舉制度、片型、影獎風向球與選舉人心理等四項角度來預測出最終最有機會獲獎的電影。





我們先就影獎季(Film awards seasons)下來的幾個風向指標大獎來看,便一目了然,列表如下:

(註:命中率指的是針對最佳影片獎項。)

紐約影評人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近五年命中率:60%
本屆最佳影片:《瞞天大佈局》

國家影評人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of Motion Pictures)
近五年命中率:20%
本屆最佳影片:《雲端情人》

洛杉磯影評人獎(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近五年命中率:20%
本屆最佳影片:《雲端情人》、《地心引力》

衛星獎(Satellite Award)
近五年命中率:40%
本屆最佳影片:《自由之心》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Critics' Choice Movie Award )
近五年命中率:80%
本屆最佳影片:《自由之心》

金球獎(Golden Globe Award)
近五年命中率:37.5%
本屆最佳影片:《自由之心》、《瞞天大佈局》

製片工會獎(Producers Guild of America Award )
近五年命中率:100%
本屆最佳影片:《自由之心》、《地心引力》

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近五年命中率:20%
本屆最佳影片:《自由之心》




基本上往年的最佳影片獎只要等製片工會獎的結果出來,鹿死誰手便大致底定,但偏偏今年該獎頒給了兩部電影作品,也使得今年的情勢始終無法明朗。

 

 



為了更有效預測出奧斯卡獎最後的決定為何,便不能不談談該獎的投票制度。

奧斯卡獎在四年前正式使用新制,即方才提到的「排序複選投票制」。而在那之前,奧斯卡所採用的投票制度非常單純,採取的是「單輪式投票制」。簡單來說,就是選舉人會領到一份表單,上頭列名了所有獲提名的最佳影片,選舉人只需要選出一部你最愛的電影即可,最後獲得最高票的電影則可獲獎。

只是這樣的選舉方式的缺點也很明顯,如果出現三強鼎立的情形發生,最後以些微差距獲得勝利的影片,往往明顯不會是「眾望所歸」。套用今年入圍作品為例,假設《地心引力》是相較多人喜歡的作品,並拿下了最佳影片,可是對於《自由之心》支持者而言,《地心引力》卻有可能是他們最討厭的作品,反之亦然。

再來,還有一項缺點。

假設今年的奧斯卡態勢明顯是《自由之心》與《地心引力》的對決,那麼一般選舉人通常為了避免自己的票變成廢票,即便最愛的電影是《遲來的守護者》,也不太願意將票投給它,反而寧願轉念從《自由之心》與《地心引力》中有可能你最討厭的兩部片中選出一部你「還可以接受」的電影。這麼一來,其他共同入圍的其他好片,反而成了完全陪襯的角色。

 




 

為了改革過往選制的弊病,到了2009年,奧斯卡除了提高了將最佳影片的入圍數量從五部提高到至多十部之外,也正式將最佳影片的選制改為現行的「排序複選投票制」。

什麼是「排序複選投票制」呢?

這個選制的目標是要鼓勵選舉人選出自己「真的喜愛的電影」,並讓每一張選票都發生作用。

以今年奧斯卡獎為例,選舉人收到的表單共列名了九部電影,而選舉人要做的事情則是要將表單上的九部電影做出「個人喜好的排序」。

接著,影藝學院回收了數千張表單,首要檢視是否有哪一部片已獲得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支持率(即一半的會員把某部電影名列在自己的選票首位),一旦真有影片的支持率過半,該片便能直接獲得該年奧斯卡獎最佳影片。

如果沒有影片獲得壓倒性的勝利,那麼選票系統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最少人放在首位」的影片刷掉,並讓表單上的第二名遞補成首位。

以今年為例,假設《藥命俱樂部》在首輪拿下了最少支持選票,是最少人支持奪魁的電影,那麼它會先被刷出名單之外。若一個會員在表單上將《藥命俱樂部》排在首位,《華爾街之狼》排在次位,那麼他的選票就會流入《華爾街之狼》的得票數值中。

如此一來,系統得再重新做一次統整,看看有沒有影片能因此拿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支持率。若沒有,就再繼續刷掉「最少人放在首位」的下一部電影,以此類推。直到有一部電影終於獲得過半支持率,方告完結。

如此的選舉制度無疑提升了人們選票上第二或第三名電影的地位,在理論上,一部起初非常少人放在首位的電影,只要力保不要被刷掉,還是有可能倒吃甘蔗拿下大獎。無論如何,「排序複選投票制」選出的得獎者相較其他選舉制度,是具有高公平性,也比較能選出接近「眾望所歸」的得獎者。

 





那麼今年的奧斯卡投票會顯現出什麼樣的趨向呢?

如開頭所說,本屆奧斯卡明顯由《瞞天大佈局》、《地心引力》和《自由之心》三部佳作領跑,也因此,首輪就產出得主的可能性近乎於零,勢必要經過不斷的重新配票之後,才能誕生最後得獎者。假設三部電影分別拿到各百分之三十的支持率,將另外六部電影名列首位的選票就至關重要了,因為這些選票上的第二名將佔有重要的影響力。

一般預測到了第六輪配票結束後,三部電影仍然會佔有各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支持率。那麼第七輪的投票便能直接決定勝者為何。假設《瞞天大佈局》是三部電影中最少人名列首位的電影,那麼它遭到淘汰之後,將票投給《瞞天大佈局》的選舉人,是比較喜歡《地心引力》還是《自由之心》呢?這就是大家得關注的重點了。

 




 

從選舉制度來剖析之後,試著換用其他角度來看看吧。

本文一開始就先列出了這次影獎季以來幾個指標大獎的選擇, 製片工會獎仍然是最重要的看點之一, 即便許多人認為這次演員工會都齊心將票全投往《瞞天大佈局》,力拱它獲獎,但是看看今年銀幕演員工會獎(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的結果,又讓人對此感到存疑了。

即使《瞞天大佈局》獲得了集體演出大獎,但是競爭最為激烈的最佳女配角此項,《自由之心》的露琵塔尼詠歐(Lupita Nyong'o)還是擊敗了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也讓人不禁質疑演員工會是否真的如想像般「團結」的支持《瞞天大佈局》。

而就歷史定律來講,這十年來同時拿下演員工會集體演出獎後又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有六部,佔百分之六十,說高不高,說低不低。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拿下該獎不見得等於在奧斯卡就會佔盡優勢,況且《地心引力》也相當明顯是不靠「整體演出」來取勝的作品。

也因此,我不認為《瞞天大佈局》有任何勇奪最佳影片的可能性,論起電影的素質本身,題材不如《自由之心》般符合奧斯卡喜好(較政治正確),場面也不是能與《地心引力》相提並論的,整體而言也總覺得該片的格局還是小了一點。

 

 



如果就照我預測這樣走下去,那麼投給《瞞天大佈局》的選民們,他們的下一個次序究竟會是投給《地心引力》還是《自由之心》呢?

我的想法是可以透過片型角度去切入。

以我自己的電影喜好來看,我會對《內布拉斯加》、《雲端情人》或《自由之心》這樣偏重劇情取向電影較感興趣。而雖然我也覺得《地心引力》是去年非看不可的電影,畫面質感都讓人歎為觀止,但若仔細去看看該片的劇情,可以明顯的發現這部電影其實真的沒有太多劇情,較偏向是炫技之作,故事主幹真的單純到不能再單純。

那麼就一個喜歡《瞞天大佈局》這樣複雜劇情電影的觀眾而言,第二喜歡的作品有可能會是劇情單調的《地心引力》嗎?

 



 

再來,若以影藝學院會員可能的補償心理來切入又可以明顯的發現一件事情,無論影獎季以來各項大獎的結果為何,執導《地心引力》的墨西哥導演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on)在最佳導演獎項都是受到最多親睞的(至少在重要的風向球獎項上)。從洛杉磯影評人獎、廣播影評人協會獎、金球獎乃至導演工會獎,艾方索柯朗都一致受到了肯定。

艾方索柯朗除了拍出了一部驚人的電影以外,他拿出了極大的企圖心,致力於推動電影科技創新等作為皆讓人有目共睹。《地心引力》可以說是憑著他個人的堅持才能成立的電影,《瞞天大佈局》的劇本拿給其他好萊塢大導來拍,或許一樣能夠產出優秀的作品,但是《地心引力》這樣複雜技術的電影則明顯不然。往例來看,最佳影片包辦導演獎是常有之事。

而今年奧斯卡獎授予給艾方索柯朗我想是相當肯定的,但影藝學院的會員們會不會因為已經給了《地心引力》一個甜頭了,而在最佳影片此項轉投給《自由之心》呢?補償給時運不濟的非裔導演史提夫麥昆(Steve McQueen),我想這也是合理的推測。

 

 

以我個人的綜合推估來論,《自由之心》無疑會獲得最終奧斯卡大獎。接著,就待頒獎結果出爐了。


  

arrow
arrow

    汪達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