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FS7GatVwAA7Lw5.jpg

 

在觀賞《倫敦呼叫》(London Town ,2016)之前對衝擊樂團(The Clash)一無所知,不免影響對本片的投入程度。但編導的切入點是採取從庶民/樂迷角度來看待這個樂團對時年英國青年的衝擊,感染力甚強,堪稱聰明策略。

 

單親少男切伊(丹尼爾.哈托史東 飾)嚮往前往倫敦尋母,他始終相信是因為父親(道格瑞.史考特 飾)不思振作,才致使他與妹妹失去母親的陪伴。此為關於親情的敘述。切伊在一次偶然,於火車上巧遇了龐克少女薇薇安(內爾.威廉斯 飾),兩人同樣迷戀衝擊樂團,也崇尚左派思想。這是愛情要線。隨著父親因傷住院,切伊獲得了自由,得以追尋心之所向。

 

然而,成長總是伴隨著醒悟,切伊逐漸發現投身音樂幻夢的母親顯然不是他理想的模範,而親密愛人薇薇安也有著不可道人的「原罪」。《倫敦呼叫》的主線也是通篇趣味在於,被強迫成長的切伊,如何發揮想像力去對抗這個世界。

 

劇中最引人發噱的場景,莫過於切伊必須男扮女裝駕駛父親的計程車上街接客。性別置換的趣味,似乎也意味著切伊對家庭角色的填補,既然沒有盡責的母親,便乾脆扮裝成他理想的母親形象,去支撐家庭的經濟來源。

 

只是導演德瑞克.波堤(Derrick Borte)或許無意深鑿或許力有未逮,《倫敦呼叫》雖然堪稱結構精準,敘事明確,卻也有流水帳之嫌。計程車與警車的追逐戲與片尾高潮戲,都凸顯了導演在調度上貧乏。但就時代重現與「粉絲音樂電影」的角度而言,本片足夠稱職。

 

此外,切伊那「先上車後補票」的戰略,並無法獲得觀者如我的同理,倒覺得父親鼓勵切伊認錯的場景更令人動容。所以,收場難免也俗氣了。但若寬容地以粉絲電影看待,也可說是無傷大雅。

arrow
arrow

    汪達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