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5345-0.jpg

《牡蠣工廠》(2015)雖然是在說牡蠣,但卻又沒事帶到貓的生活點滴,對於導演想田和弘的影迷而言,似乎會不由得聯想到導演的舊作《完全和平手冊》(2010)吧。
雖然題為大大的四個漢字「牡蠣工廠」,但「觀察電影」宗師想田和弘就是不打算只拍牡蠣和工廠,而花了時間在拍攝餐車、落水人和中國勞工的住房情形。總以為好像要說些什麼了(例如談到中國人任意取走飯店東西以及核災),卻又戛然而止。
剛好聊到,就順道記錄下來,沒有後續,也不強求。不使用旁白、配樂和任何特意安排好的訪問片段,如此採取近似直接電影的紀錄片攝製作風就是想田和弘的特色。然而,筆者也不免時常發悶,心裡頭埋怨道:「這顆鏡頭也未免太長了吧!」
不過,既然一生之中大概沒有機會去一趟牡蠣工廠上班,花個145分鐘來體會一下養殖漁業的生活又何妨呢?那敲開殼和撥開牡蠣的過程是如此具有療癒效果,看著看著也上癮了,也想身體力行,不過片中人馬上令我們打消了這顆念頭。是呀,就像看人家打網球一樣,真正上陣才會知道困難吧。
從單純的紀錄,欣賞這恬靜的港邊風光,到小人物之間的羈絆,到中日兩國的跨文化交流,你說一句「おはよう(你好)」,他說一句:「你好(おはよう)」。
看似沒有邏輯的組合,卻不也體現了生活的原貌?觀賞本片,請像這隻貓一樣慵懶吧,也許也不必時時專心,放鬆地讓自己流竄在這影像之中,自然能找到屬於你的吉光片羽吧。
arrow
arrow

    汪達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