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till-in-this-corner-of-the-world-1.jpg

 

導演片淵須直最初籌拍《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2016)時是籌不足資金的,導演在訪談中提到,投資人多半質疑談戰爭的日本電影不勝枚舉,明顯不看好這項計畫。隨後,導演只好轉而倚賴群眾募資的力量,終促成電影的完成。

投資者的心情自然是不難理解的,同樣講述二戰底下的生靈塗炭,高畑勳執導的《螢火蟲之墓》(1988)樹立了一定的標竿。只是今回的《謝謝你》不若其他電影聚焦在戰火場面,也不刻意煽情,反而是以小篇章的漫畫體一樣呈現劇中人的生活,編導不斷地堆疊日常,未採取緊湊的敘事,也少有煙硝縈繞,迥異於以往大眾對戰爭背景電影的想像。

劇中,出身廣島的浦野鈴(能年玲奈 聲飾)遵循長輩的安排,嫁去軍港吳市的北條家,沒有可以想見的婆媳衝突云云,北條一家待她十分友善,即便是形象刻薄的小姑徑子(尾身美詞 聲飾)也非天性惡劣,亦有值得同情之處。即便來到了新環境,鈴的繪畫興趣甚至得到了夫家的支持,樂天的性格更始終得以維持。

 

In-This-Corner-of-the-World-14.jpg

 

與《螢火蟲之墓》的策略截然相反,高畑勳從映入眼簾的第一個畫面就形塑出了戰爭的恐怖,將生離死別以極其殘酷的方式呈現。片淵須直則是始終採用最童趣的方式來創造觀者對角色的同理,過後,當砲彈來襲,觀者感到猝不及防,純真世界遭受到的慘烈破壞,使得觀者在心理感受上受到的衝擊,無疑更勝《螢》片。

類似的作法,巔峰造極之作是由真崎守執導的《赤腳阿元》(1983),相當適合與本片對照。在原爆發生之時,北條一家人只感受到幾秒鐘的瞬間強光,完全不知廣島的慘況。《赤腳阿元》中的少年阿元一家卻更為淒慘,生活在廣島的他們,前三分之一是徹底的快樂生活,在原爆發生之時,導演卻將強光的時間慢動作拉長,強化了人類與動物被瞬間撕碎、分解的過程,也賜死了阿元的親人。更令人不捨之處在於,阿元依然維持原先的活潑樂觀,甚至積極助人。

由於《赤腳阿元》當時帶給小朋友的心理衝擊太大,遭到日本學校勒令停播。日後,在吉卜力享譽盛名之後,《螢火蟲之墓》才成功「篡位」,被尊為日本最傑出的反戰動畫電影,雖然筆者對此始終不苟同。《謝謝你》對日常的堆砌,確有繼承《赤腳阿元》的味道,但也確實很大程度淡化了戰爭的恐怖。這是創作者的選擇,也難以言之是非,溫和便是本片一貫的基調。

 

In-This-Corner-of-the-World-7.jpg

 

剛才提及反戰電影一詞,卻也覺得《謝謝你》並無反戰意圖,而更像是「反戰敗」。近年,日本右翼抬頭,許多披著親情大衣的戰爭電影在日本大受歡迎,將神風特攻隊浪漫化的《永遠的0》(2013)為其代表,該片獲得壓倒性的好口碑,無疑也透露出了日本人骨子裡的真實心聲。

在《謝謝你》中,編導以庶民角度出發,指出眾人皆為國策擺佈,沒有自我意識。當天皇宣布戰敗之後,鈴的反應不服氣地痛哭,質疑天皇為何沒有依照原本的承諾,戰到「一億人玉碎」(全員覆滅)。對於一個外國人而言,鈴的反應實在令人尷尬,但她的反應卻又是符合當下日本主流價值的。與長年實施轉型正義的德國人相比,日本人其實根本從未實質上服輸過。

在《赤腳阿元》中,阿元的父親是反戰者,擁戴和平,反對軍國主義,因此遭到了鄰居的歧視。不過要在一個集體主義氛圍之下,塑造一個反對國策的市井小民,對於許多人來說又也許顯得矯情、刻意了一些,感覺這肯定有「美國勢力介入」,也難怪該片被選擇性地隱沒。《謝謝你》才真正彰顯了日本人的主流思想──錯的不是我們,是那個時代。我們只是隨波逐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然而,如果跳脫出政治光譜上的討論,本片佳處甚多,對日常生活的細膩刻畫乃至動畫風格,都是上等水準,無怪乎會獲得電影旬報的頭名嘉許。《謝謝你》的好,在於善用減號,節制性地呈現戰爭,反而自成一格,例如編導以一個衣衫襤褸、面目全非的過路人來表現原爆對廣島所面臨的覆滅,都是別出心裁的設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汪達翁 的頭像
    汪達翁

    無影無蹤

    汪達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