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isterhood-6-1600x960-1488016167.jpg

 

2016年,一年之內就誕生了兩部出色的澳門電影製作,實屬難得。一部是孔慶輝執導的劇情短片《撞牆》,另一部就是本文將要談的,由徐欣羨執導的《骨妹》。

 

十年前曾經競逐柏林影展正式競賽的《伊莎貝拉》(2006),雖然背景在澳門,也涉及澳門政治,但導演彭浩翔終究是香港導演,資金全來自香港。像是《撞牆》和《骨妹》這般由本地導演催生的澳門本地電影,可謂十分罕見。前者更在去年成為首部提名金馬獎的澳門電影,就筆者看來,作品本身也有奪獎實力,絕非地區保障名額。

 

比起題材更普世,不具有地域性限制的《撞牆》。《骨妹》更接地氣,是百分之百的澳門庶民故事,也疑似藏針談祖國認同,值得玩味。本片故事講述年近四十的詩詩(梁詠琪 飾)離鄉背井嫁去台灣多年,一個尋人啟事讓她重新與過去仍在澳門奮鬥的朋友們相遇,同時,她也得知了摯友靈靈(余香凝 飾)的猝逝。於是,詩詩開始追憶起在足浴店擔任「骨妹」的時光。

 

故事分為年長詩詩與年輕詩詩(廖子妤 飾)兩線,九〇年代的澳門與當下交錯敘事。構想上沒有問題,可惜導演卻沒有妥善駕馭其中的平衡。圍繞在足浴店的姊妹情深刻畫更為鮮活動人,廖子妤與余香凝的表演是極有說服力的。只是一旦將情節拉到梁詠琪的尋人歷程,就顯得勉強了點,不過與其說是梁詠琪的詮釋不當,不如說是選角本身不夠貼切。

 

另一個選角的細節還在飾演詩詩丈夫的香港演員朱鑑然,雖是以台灣青年名義出現,但仍瞞不了台灣觀眾的「法耳」,年長版又換上正港男演員李李仁主演,兩人型、聲都不相似,令人錯亂。

 

------------------------------------------(防雷線)

 

sisterhood_publicity_-_h_2016.jpg

 

回歸到劇情本身,詩詩奉勸靈靈之子(李嘉偉 飾)重新理解母親的好,故事走向一度過於迂腐。不過好處卻在後段的一場轉折之後爆發出來,靈靈被人誤會她與詩詩是同性戀關係,憤而怒罵好事者,卻也因此省思了自己對詩詩的感受,本片的趣味也由此開展。

 

靈靈與詩詩終究分離,待人事全非後,詩詩回到澳門,靈靈卻已經不在人世,而澳門的一切景物也都與過往迥異,詩詩說她已經認不得了現在的澳門。隨著故事的推展,詩詩漸漸發現自己心裡仍難放下靈靈,決定與丈夫分手。

 

有人稱這是導演刻意設計的寓言,直指詩詩(澳門)雖然得到丈夫(中共)厚待,但仍然心向靈靈(葡萄牙),但靈靈也不在了,只好自力更生。這樣的說法自然不是空穴來風,尤其最後決心留在澳門的詩詩別的不賣,接手了葡式蛋塔攤(但,巧合可能性也頗大)。然而,如果導演有意做出這樣的暗喻,就不該讓詩詩去台灣發展才是,嫁給一個北京人不是更清楚?

 

Sisterhood-5-1180x708-1488015155.jpg

 

在去年首映、今年角逐香港金像獎的《骨妹》,不幸強碰曾國祥的《七月與安生》(2016),同樣談真摯姐妹情,難免被相互比較,不過兩片檔次卻存在不止一個層級的落差。《骨妹》堪稱誠意之作,但撇開政治指涉的趣味,回歸到故事本身,仍屬平平。

 

然而,誠如導演徐欣羨今年受訪所言:「近年有好多荷里活(台譯:好萊塢)以及國內的電影來澳門取景,但澳門對那些電影來說只是一個背景,並不是講澳門人的生活。所以我們好想透過作品,告訴大家,澳門並不是這樣的,澳門不是香港,不是拉斯維加斯。我們都是活生生的人,我們有我們的故事每天在發生。(註)」

 

《骨妹》展現出了澳門電影的可能,甚至喚起了更多澳門人論及自我認同,這才是本片最有價值之處。

 

 

(註):節錄自ZA誌, http://zamag.net/本土導演徐欣羨:《骨妹》係關於家的故事/

arrow
arrow

    汪達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