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站穩好萊塢的彆腳製片包芬哥,偶然讀了一份「外太空奇情」劇本,二話不說,直接喊拍,完全不顧自己存款只有2184美元。《大製騙家》(Bowfinger ,1999)在一開場就開出了觀眾無法拒絕的條件──誰不愛這種奇想鬧劇呢?
為說服投資人、演員、技術人員加盟,包芬哥謊稱巨星基特已同意主演。瞞天過海的奇招則是聲稱電影依循某種「新劇場理論」,主張基特不能與劇組實際交流,只能用遠景偷拍的方式讓其入鏡。
再換個角度看看大明星基特的生活,則是徹底被這群怪咖鬧得天翻地覆,時常有人跑來他面前,煞有其事地說著關於外星人的資訊(遠處其實躲了一整個劇組正在偷拍)。篤信好萊塢邪教的基特誤以為自己真的被外星人纏上,遂惶恐不能度日。
劇情設定創意滿點的《大製騙家》在上映當時並未得到太多迴響,但在今天的角度來看,編劇兼主演的史帝夫馬汀(Steve Martin)為該片創造的後設趣味儼然成為了後世某些電影的原型。敢說也許三谷幸喜創作的《魔幻時刻》(2008)多少也受了點影響。
包芬哥這個角色令人不免聯想到《艾德伍德》(Ed Wood ,1994)中同樣自我感覺良好的導演艾德伍德(Ed Wood),兩人一樣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找來許多死忠追隨者,卻同樣毫無才華可言。巧的是,「一個鏡頭只拍一次就好」正好也是兩位電影人的共通信念。
而巨星基特面臨的處境,則儼然是《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 ,1998)的惡搞版本。楚門是真的困在實鏡節目秀裡,基特則是反其道而行,一步一步的誤以為自己被禁錮在現實之外。至於在這個角色的設定上,編導真正取笑的對象,其實是基特所參與的邪教組織。
劇中,該教的基本守則牽扯到外星人,集結的場域富麗堂皇,其招收成員也顯然都是如基特這種好萊塢名流,指涉山達基教(Scientology)的立意明顯。
這個由科幻小說家L. 羅恩賀伯特(L. Ron Hubbard)所創立的宗教,主張七千五百萬年前有一個名叫茲努(Xenu)的外星惡霸,為了解決人口過剩的問題,遂將數十億外星人送到地球的火山,並引爆核彈。而這些殘存的外星人精神體,成了危害現在人類精神的關鍵原因。國際巨星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和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都是該教的忠實信徒。
若有意進一步了解山達基教的荒唐可怖,可參考紀錄片《撥開迷霧:山達基教之信仰牢籠》(Going Clear: Scientology and the Prison of Belief ,2015)。可說《大製騙家》才是批判山達基教的先行者。
嚴格說起,《大製騙家》是一齣鬧劇,但是鬧得理直氣壯,自成一格。史帝夫馬汀戲而不謔地呈現電影工業圈內的中種光怪陸離,搜羅女星獻身的潛規則到非法勞工的工作權等亂象,甚至連奧斯卡獎的「黑白問題」都不忘數落,今天再看,依然不顯得過時。再說,當初看到班史提勒(Ben Stiller)的《開麥拉驚魂》(Tropic Thunder ,2008),覺得劇情是絕佳創意,如今再回頭看到《大製騙家》,才知道前者不過只是後者轉世投胎。尤其那號稱在台灣拍攝的武打戲,更是使人既視感強烈(由此也能一窺九〇年代的美國人對台灣的想像究竟有多麼荒誕可笑)。
片末,電影的首映式的戲(《艾德伍德》同樣結束在電影首映式),滿場觀眾映後掌聲熱烈,也許眾人都意識到這部片會因為其「創新」的電影語言而成為某種靠片(Cult Film)經典吧。同理,《大製騙家》的出色創見也不該在茫茫影海之中被埋沒才是。
留言列表